2025年6月18日,由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主办的“理工前沿交叉项目培育学术交流会——学科交叉延续资助项目专场”在测绘学院227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会议由科研项目管理处董甲庆副处长主持,以“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推动有组织科研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学科交叉延续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深化跨学科合作共识,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泽教授以《“力学+”交叉研究之浅见》为题作特邀报告,分享了“力学+”跨学科团队的构建逻辑和自身的交叉研究经历。他提出可以探索形成技术需求引导的交叉合作和知识互补引导的交叉合作两种交叉研究路线,交叉研究需从“真问题”出发,通过团队互补性优势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指导。


学科交叉延续资助项目的7位负责人通过精彩的PPT报告,系统梳理了项目进展、交叉成果及未来规划,分享了学科交叉研究的心得体会,现场互动气氛活跃。
数学与统计学院杨志坚教授项目团队成员彭聪教授在《区块链系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中的关键密码算法研究》中提到,区块链系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依赖于数学基础与密码学基础,凸显了学科交叉的价值。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桂志鹏教授项目团队成员秦坤教授以《基于时空统计建模的遥感经济学研究》为切入点,通过遥感大数据与经济学模型的耦合分析,揭示了区域经济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为智慧城市治理提供新工具。


动力与机械学院李辉教授围绕《高温合金增材制造过程监测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介绍了跨学科团队在材料学、机械工程、物理电子学等领域的协同突破,逐步成长为我国增材制造在线监测优势团队,获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意向。


测绘学院李星星教授聚焦《强磁暴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方法研究》,联合空间天气、导航定位、电离层物理团队,研制了高精度定位软件和多传感器原始观测数据集,为高精度位置服务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基础医学院夏宇尘教授在《新型全碳季碳手性中心分子库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研究》中,融合化学合成与生物医学技术,构建了新型乙肝病毒cccDNA小鼠模型,进行了高通量药物筛选。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楼益栋教授在《“北斗+人工智能”极端气象灾害关键要素监测及短临预报》中,自主研制了国内首个多模式集成的北斗大气产品综合处理系统,已推广应用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所、广西气象局等行业部门。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邵振峰教授项目团队成员马佳义教授介绍《多模态数据与大模型驱动的城区背景红外图像生成方法》,构建了高质量的红外-可见光数据集,借助大模型的微调和加速推理技术,生成了城区背景红外影像数据集,支撑了城市安全管理应用需求。

与会青年教师表示,通过横向对比多个项目的交叉模式,对如何凝练自身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董甲庆副处长总结强调,学校将探索建立常态化交叉论坛、定向培育计划等形式,持续激发跨学科创新活力。